【演讲】2020“外研社·国才杯”演讲亚军苏州大学龚嘉诚决赛视频

2021/01/18 18:49:05
          殷正腊月早迎新。伴随着腊月的到来,无数人想重启的庚子年终于要画上句号了。面对即将到来的牛年,你有什么话想说?“牛”这一生肖又有何特殊含义?

 

       今天,一起来聆听2020“外研社·国才杯”演讲亚军龚嘉诚小哥哥关于“牛”年的新年演讲~

 

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亚军

龚嘉诚

龚嘉诚
苏州大学

 

赛题回顾
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第三阶段赛题


选手破题思路
       “牛”这道题乍一看不难,但要说得出彩并不容易。作为人类几千年的老朋友,关于牛的故事或诗句实在不胜枚举,这导致我们一看到“牛”,脑中就能立刻涌现出很多的讨论点——而这些点实则稀松平常、老生常谈。
       最开始,我和指导老师石晓菲老师列了以下几个切入角度:从农耕文明入手,详述牛在农耕文明中扮演的角色,而中国又是最古老的农耕文明之一,进而阐述牛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从牛的特质入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再通过一些故事将这些品质与中国精神联系起来;从文化典故或名言入手,如“俯首甘为孺子牛”“牛角挂书”。但最后我们认为这些角度都有些cliché,所以决定推翻重来。
       想到中华民族的图腾,通常龙是我们的第一反应,因此我们决定开头段以龙引入,把龙和牛进行对比,引起听众兴趣。在演讲的主体段落,首先以梳理时间线的方式,概述几千年来牛文化在中国文化中贯穿不断的事实,从而论证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即在过去的角色;其次,点明牛的品质在这次疫情及全球发展中会怎样帮助人类,即在未来的角色演讲结尾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回归到龙与牛的关系,起到强调及气势烘托作用。
       题目要求是向外国人作新年致辞,所以我们决定在拓展演讲环节讲一些世界性的东西,而不是仅仅把牛局限在中国文化中。因此我举了希腊神话和印度文化的例子,最后也送上了新年祝福。
       整个准备过程让我再一次意识到英语演讲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水平的增强,知识积累、思维打磨、创新能力也同时能得到极大提升。

 


选手视频
  
       小科普:演讲决赛第三阶段赛制
       Assigned Speech (2min) + Response to Question (1min) + Extension Speech (1min)
 


       亚军小哥哥的演讲是否深深地感染了你?他对“牛”的诠释有哪些精彩之处?小U力邀往届冠军指导教师、清华大学柏晓静副教授带来精彩点评。
 
专家点评
  

1545897721908.jpg

柏晓静

       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副教授,理学博士,从事外语教学和计算语言学研究,长期担任英语演讲指导教师。2020年指导Martin Tan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2019年指导胡文迪获得演讲大赛一等奖, 2018年指导吐格鲁克·吐尔逊获得演讲大赛冠军,2015年指导陈麒羽获得演讲大赛冠军,2014年指导傅书宁获得演讲大赛冠军。
 
       根据赛题要求,选手需要以新年演讲的形式向外国听众讲解“牛”的独特含义。通常,新年演讲在传递美好愿望与祝福的同时,也会让即将跨入新年的听众收获一份鼓励与启发。龚嘉诚同学用短短的三分钟,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中国人心目中牛的平凡与伟大。演讲的“新年气氛”略有欠缺,但亮点很多,值得学习。
       选手选择以“龙”开篇,这个中国形象因歌曲的传唱而深入人心,因此更有可能为听众所熟知。与这个虚构并理想化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相貌平平、脚踏实地的“牛”。通过这个对比,选手自然地过渡到了演讲的主题,开始阐释这个听众略少知悉的中国形象。
       “牛”在中国人眼中为何独特?日出而作,艰辛;日落而息,满足。两句简短的描述,很有画面感,选手为听众展现的,是画(话)中的那头牛。在听众初步体会牛的艰辛与满足之后,选手开始讲述更多“中国故事”:从两千五百多年前《诗经》中的牛,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敦煌壁画中的牛,再到一百多年前赛珍珠作品《贫瘠的春天》中的牛。时间跨度很大,寓意不尽相同。这段演说词内容翔实,语言精练。“牛”在中国传统中的独特含义逐渐清晰,因此,选手又自然地过渡到这些含义的传承及其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并以此作为Assigned Speech的结尾。
       在这个结尾处,选手把“牛”拉回到了演讲开篇处的“龙”的身边,用牛的ded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成就龙的ambition and aspiration,构思巧妙。而在语言形式上,这里还有尾韵的巧妙设计,简练而准确地呈现其构思。选手在演讲中多次使用了头韵、尾韵、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了用词方面的精雕细琢。这些设计会让演讲更为流畅,更有感染力。美中不足,是短短几分钟演讲中尾韵使用略多,听觉上过多的节奏感有可能阻碍听众深思,使沟通流于形式。
       在问答环节,评委提出了“(黄)牛”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独特含义,与选手演讲的主题思想方向不一致,很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但这也正是第三阶段比赛的好玩之处和意义所在。在这个由评委提问拓展出来的新的交流空间中,如果选手能快速进行思考辨析,构建关联,延伸和完善自己在准备演讲时已经搭建好的观点和逻辑,并在问答之后将其融入Extension Speech,那么在我看来,第三阶段比赛的目标才真正实现了。
       最后一分钟,选手放下“(黄)牛”,回到了Assigned Speech的轨道。这里仍有一个亮点,选手谈到了希腊神话和印度教中的牛的形象,从而在中国文化中的“牛”和世界其他文化中的“牛”之间建立了联系,让外国听众更能从中体会中国“牛”的独特。
       作为新年演讲,龚同学的作品似乎喜悦度略微低了一点,但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外国“牛”们,with their dedication, devotion, and determination,或许更喜欢这样一份新年的祝福与鼓励。


回到顶部